科學知識和幽默,能讓人活過在火星被丟包的那些日子
(本文由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贊助,泛科學策劃執行。) 不小心把人獨自留在火星上的機率是多少? 千分之一?百分之一? 錯!是三分之一! 這是統計學,因為才去三次就中了。這個衰人就是馬克瓦特尼(麥特戴蒙 飾),戰神三號的組員,在他被「丟包」之前,沒人想過會有人需要單獨留在火星上。沒有備用通訊、沒有足夠食物,是要逼死誰啊!(就是馬克啊……)...
View Article【教育專輯】一點都不科學的科學教育?
我們的中小學科學教育科學嗎? 以教材的知識向度來說,我們的科學教育強到嚇死人!生物、理化(物理、化學)、地科都教的不算少耶…舉凡遺傳學、演化論、生態學、氧化還原、電磁學、板塊運動、天氣預報…還要背至少三分之一的元素周期表,感覺這些東西學好了要進理組一點都不難吧?...
View Article你的題目有BUG!從科學測驗談科學思考
這是近期應邀在泛科學微讀 App(Android) 的 PanSci天天問 所寫的一個簡單Q&A: 在火星上的一般環境下,沒辦法做到哪件事呢? A.點燃一根火柴 B.讓紙飛機飛起來 當時設計的答案是B,我必須先自打臉地說,這題目是有bug的…但拜託請不要因此把這篇文章當廢文,因為我們可以藉此探討別的問題!...
View Article地底下的模樣:想像與現實
要知道地球內部的構造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鑽進地底下看看地底下長什麼樣!講是很容易,但實際起來操作可不簡單。5~6公里感覺不長,但請想像往地底下挖幾千倍的長頸鹿脖子的長度……呃不對,想像101大樓高的10倍長金屬管子往地下一插,超難的啊!!! 電影《世界末日》中用的鑽機模型...
View Article鑽探,能鑽透科學家的想像嗎?
在上一則介紹地球構造與鑽井的技術後,我們最後發現原來地殼和地函的邊界定義,有需要微調的可能,也有不同的模型和理論在討論中。但要把所有的模型介紹完太麻煩,不如就先介紹基本模型以及下一篇會說到的最新研究 IODP Expedition 360計畫中會用到的三個版本模型吧(下下一張圖的A、B、C,編碼依照文獻[1]的順序,但介紹不依此序介紹)。 海洋地殼的各種模型由來...
View Article什麼是「土壤液化」?它真的很可怕嗎?——真正可怕的是你我都忽略的事
土壤液化不是指土為水,而是你我腳下土地平衡的破壞 在美濃地震後,台南部分地區出現大量「土壤液化」災情。這四個字個別都看得懂但合在一起卻又有點陌生;也或許這個災害在過往的天然災害中並不算常見,即使能輕易的就能從 google或一些研究機構的說明文件查到相關資訊的介紹(譬如國震中心的網頁:安全耐震的家),仍有些民眾或是民意代表對此一知半解。...
View Article比較完誰的天氣預報準,然後呢?
文長,非常長,但希望藉此文能更簡單、更清楚的說明天氣預報的難處、如何去看天氣預報的不準確,才是對預報的應用更重要的。 我們先看一下3/21氣象局和日本氣象協會的一周預報: 再看3/25的預報結果,日本氣象協會的預報(溫度部分日本有明顯修正,降雨方面是兩邊都有修正調整): 這次中央氣象局預報比日本準了,但其實…… 當不夠理解氣象預報時,比較是沒意義的...
View Article收到地震速報簡訊後,多十秒能做什麼?
盼了多年,今(2016)年終於盼到了地震地震速報(強震即時警報)簡訊的影子!雖然技術上我們早有地震預警(Earthquake Early Warning,指的是地震發生後提前預先警告)的能力,但這最後這一哩路我們走得真久…… 在 5 月 12 日第一次發布時,各種狀況凸顯了通訊端仍然不穩定;而到 5 月 31 日北臺灣海域發生規模 7.2...
View Article颱風預報偏了?其實我們對預報的誤解才偏很大
今(2016)年四月時,我應大愛人文講堂的邀請,與大眾談談關於颱風大家該需要注意的事情,希望未來在颱風季或是颱風即將侵襲台灣之前,能夠防範未然。 最初製作單位聯絡我時,是希望我聊聊氣候變遷、全球暖化對於颱風強度的影響。然而,影響颱風形成、強度的因素非常多,包括了海水與大氣的變化,無論是海、氣的狀態皆是渾沌複雜的,就算我們究其全力去量測數據,用最新最快的電腦運算,仍然無法完全了解其複雜的過程機制。...
View Article大暑熱到爆!為什麼這個節氣最熱?
圖/Rosh PR@flickr 今天(2016.7.22)是 24 節氣中的「大暑」,加上太平洋高壓籠罩,今天全台晴朗無雲、溫度超高的啊! 「大暑」一定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嗎?為什麼不是夏至? 要知道大暑會不會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,得先從 24 節氣怎麼劃分的開始談。...
View Article海嘯石辨認指南:颱風都能搬大石頭了,還需要海嘯嗎?
2016 年 9 月莫蘭蒂颱風橫掃台灣南部,甚至將屏東佳樂水風景區多顆以「噸」計的巨石都搬上了岸。這讓人不禁懷疑: 「既然颱風有這種力量,會不會地質學家口中的海嘯石,未必是真的海嘯石?」 雖然我不是海嘯系的,但身為一個地科科普作者,不免俗的發揮鍵盤科南的精神,請教台大地質系「表面功夫實驗室」的掌門徐澔德副教授,解答疑惑,寫成一篇認真專業文。...
View Article日本博多車站大洞是工程神話幻滅?你想太多了!
2016 年 11 月 8 日清晨,日本福岡的博多車站附近的馬路突然間「破了大洞」,大洞的長寬大約 30 公尺,深達 15 公尺。不僅日本人關注,台灣媒體也大量引用新聞和影片報導。 幾天後,新聞瘋狂神化日本工程界,說什麼一下子就補好修好太神了。不料,再過幾天原地點道路又下陷了幾公分,但這次日媒還沒說,我們便搶著腦補「工程神話破滅」了! 用關鍵字和時間查詢,就會發現令人超白眼的新聞。圖/網路截圖...
View Article大屯火山是有岩漿庫的活火山,我們該擔心嗎?
小油坑為大屯火山群後期火山作用較顯著的噴氣口,主要噴出物為水蒸氣和硫氣,應為地下的餘熱和火山氣體所致,不代表岩漿庫的活動。圖/pixabay 「大屯火山是不是活火山?」...
View Article只在宜花東海域尋求深層水是否搞錯了什麼?海洋深層水的真面目是:
所以說那個海洋深層水到底哪裡「深」了? 其實我一直蠻好奇國內的「海洋深層水」為何選擇定在「200 公尺」深度以下呢?因為就我對於海洋學的認識,所謂的「深層海水」在科學上雖沒有特別精準的「幾公尺以下可以算是深層水」這種操作型定義,但是在海洋學中提到深層海水時,大多是指「溫鹽環流」中的深層的海水。至於為什麼會有「溫鹽環流」,在談此名詞前,先快速提一下我們怎麼科學的區分「不同的海水」?又如何探討海水流動?...
View Article《氣象戰》的背後,那些科學和不科學的事
關於《氣象戰Geostorm》這部電影先在這裡說一下結論,由於《氣象戰》算是個災難素材的科幻電影,因此我個人並不會因為科學上的問題而反推,起碼觀賞過程中某程度是覺得有娛樂商業效果;至於特效我個人覺得因人而異,也不可能要求「真實」,就不多作評論。而本文將會循序漸進的從無劇情到預告片層級的雷,到直接聊劇情中的科學元素,請視情況斟酌閱讀喔! source:IMDb 「氣候」、「天氣」傻傻分不清?...
View Article跨年夜的捷運改變了地球磁場?那真是比萬磁王還要狂啊!
source:新聞畫面截圖。 又看到了讓人白眼翻過後腦到後背的蘋果「獨家」新聞報導《【獨家】300萬人瘋跨年倒數 讓研究團隊發現北捷影響地磁場》,雖然早就見怪不怪了,但就是忍不住要抱怨一下。別再說什麼認真就輸了、去看相關報導底下網民對研究的酸言酸語或是錯誤理解(譬如說研究很無聊、北捷會害大屯火山爆發嗎?為什麼北捷會影響全球磁場…等等),就知道這不認真不行啊! 先說一件最重要的事:...
View Article收到地震速報簡訊後,多十秒能做什麼?
盼了多年,今(2016)年終於盼到了地震地震速報(強震即時警報)簡訊的影子!雖然技術上我們早有地震預警(Earthquake Early Warning,指的是地震發生後提前預先警告)的能力,但這最後這一哩路我們走得真久…… 在 5 月 12 日第一次發布時,各種狀況凸顯了通訊端仍然不穩定;而到 5 月 31 日北臺灣海域發生規模 7.2...
View Article